体育明星孙扬励志故事体育明星孙扬励志故事孙杨,他被誉为游泳天才,而在这些荣誉后面,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萌表情和他多次的泪洒现场。站在领奖台上,挂着银牌的孙杨哭得一塌糊涂。不服输的孙杨在此后更加刻苦训练,成绩飞速提高,在一系列的比赛中折桂。但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1500米自由泳的赛场上,在摘取这枚金牌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时,全球的观众又看到了孙杨的眼泪。后来成为全美国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的“飞人乔丹”。
体育明星孙扬励志故事
体育明星孙扬励志故事
孙杨,他被誉为游泳天才,而在这些荣誉后面,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萌表情和他多次的泪洒现场。本文就来分享一篇体育明星孙扬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自从2003年进入国家队朱志根教练组那天起,大师兄吴鹏就成为孙杨仰慕的对象。2007年墨尔本游泳世锦赛是孙杨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赛。最让孙杨震撼的,是吴鹏竟然敢于向菲尔普斯叫板,并且收获银牌,从此孙杨萌生了要当世界冠军的雄心壮志。
如果说吴鹏是孙杨启蒙时期的标杆,那么北京奥运会亚军张琳则是孙杨发展时期的追赶目标。对于张琳,孙杨曾经一度有过“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的绍兴全国冠军赛,他觉得可以与张琳拼一把,结果被张琳甩下很远。站在领奖台上,挂着银牌的孙杨哭得一塌糊涂。
奥运冠军孙杨的成长故事
爱哭鬼的三滴泪
第一滴泪,累:1992年,两岁的孙杨被教练“扔”进泳池的那一刻,父母在旁边看得心疼不已,曾是运动员的父母深知里面的辛苦。若不是怕浪费了儿子的游泳天赋,孙杨的妈妈才不会让儿子从事这项运动。两岁的孙杨第一次的触水经历是在哇哇大哭中度过的。正是这个第一次进泳池就被吓哭的孩子在之后的日子,带给了人们一次次惊喜。
爱哭的孙杨小时候训练时,每当累极了,便是在泳池边大哭,哭完之后,继续完成教练布置的训练任务。在主攻中长距离后,每天有20000米的训练量。累到哭对孙杨来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宣泄之后,继续努力。
第二滴泪,不服输:孙杨崭露头角是在2006年的'省运会上,那年他16岁。他的当时偶像是张琳和朴泰桓,榜样的力量给了孙杨无限动力,他训练得更为刻苦。在2008年的一次全国性比赛中,他觉得可以在400米自由泳中和名将张琳拼一把,结果孙杨在那次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站在领奖台上,挂着银牌的孙杨哭得一塌糊涂。2010年亚运会时,出战三场哭了三次,其中两次是在200米和400米自由泳中输给了韩国名将朴泰桓。不服输的孙杨在此后更加刻苦训练,成绩飞速提高,在一系列的比赛中折桂。
第三滴泪,证明:2011年上海世锦赛,1500米的比赛中,孙杨一骑绝尘,打破世界纪录:“不管拿金牌还是破世界纪录,回去还是好好训练吧。”这次,他没哭。我们知道,孙杨长大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400米自由泳,孙杨战胜朴泰桓获得冠军,赛后他从容淡定;200米银牌,中国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他依然从容以对;4×100米接力,最后一棒,他力挽狂澜,为中国队赢得一枚铜牌,创历史最好成绩,这次他累瘫在泳池边,但没有哭。但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1500米自由泳的赛场上,在摘取这枚金牌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时,全球的观众又看到了孙杨的眼泪。这次的眼泪,是爷们儿的眼泪,是释放的眼泪,是成熟、是触动,是感恩的泪水。比赛的压力,外界的质疑,在这一时刻全部瓦解,团队的努力,在这一时刻开花结果,孙杨向世人证明,他已完成了从“爱哭鬼”到“真爷们儿”的蜕变。
懂感恩的萌帝
“萌”是孙杨的另一个关键词。从发布会的忘记问题的可爱表情到站上最高领奖台微笑抿嘴的表情。每一次微小的变化,都引来现场和场外观众的一阵惊呼,也无奈有人说:“面对孙杨,花痴有理。”这位天然呆自由萌的90后小子,在生活中也成长为一位内心成熟且感恩的人。拿到第一枚世锦赛金牌后,孙杨跑向看台,在人群中找到妈妈,把吉祥物交到妈妈手中,妈妈为他做的一切他都记得:“在体校4年,妈妈每天接送我去训练,爸爸下班后在家烧饭做菜,确保我一回家就能吃上热菜热饭。到了省队,基地在郊区,妈妈拿出所有积蓄买了一辆车,只为每天风雨无阻地将煲好的汤送给我,单程有30多公里。父母为我不知花费多少心血与汗水,我不会让他们失望。”在2011年的一次活动中,他请出了自己的启蒙教练,给了教练一个大大的拥抱。在每一次比赛结束后的采访中,他都会提及自己的教练与团队,感谢他们在背后的付出,他说,金牌是属于他们团队的。感恩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可爱与刻苦,承担与成熟,成功与感恩,萌与成熟在孙杨的身上完美呈现,这位90后的新新人类向世人宣告,他来了,他可以。
;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的事迹
乔丹就是凭借着这位高中时的教练的一句话,挺进了芝加哥公牛队。后来成为全美国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的“飞人乔丹”。抛却出神入化的球技,人们更难忘怀的还有乔丹的人格魅力。在千万富翁云集,但却充斥着大麻味道和文身色彩的巨人阵营中,似乎只有乔丹出污泥而不染。他恪守体育道德,尊师爱幼,大有君子之风。在青少年心中,乔丹成了无瑕的榜样。这正是与他不断进行自我淘汰,不断地淘汰自身的不完美有关!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乔丹的事迹,欢迎阅读。
乔丹的励志故事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他是黑人,1963 年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贫民区。
他有四个兄弟姐妹,父亲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维持家用,他从小就在贫穷与歧视中度过。
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那年,他十三岁,父亲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
“大概一美元。”他回答。
“能卖到两美元吗?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妈妈。”
他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不一定能卖掉。”
他小心地把衣服洗净,没有熨斗,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
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他紧紧地攥着两美元,一路奔回了家。
以后,每天他都热衷于从垃圾堆里淘出旧衣服,打理好后去闹市里卖。
如此过了十多天,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 20 美元?”
怎么可能?它顶多值两美元。
父亲启发他,“你为什么不试一试?总会有办法的。”
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请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
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
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
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很高兴,还给了他 5 美元的小费。
25 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他父亲一个月的工资。
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它卖到 200 美元吗?”父亲的目光幽幽地闪着光。
这一回,他没有犹疑,沉静地接过了衣服。
两个月后,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纽约做宣传。
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名。
拉佛西看到是一个纯真的孩子索要签名,便痛快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乔丹经典励志故事
在淘汰自己中飞翔
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携夫人希拉里出席一个为残疾人谋求职业的仪式,与此同时,一名美国运动员退役的新闻发布会正在美利坚大地的另一处举行。身为一个球迷,克林顿也未能免俗做到心无旁骛,他忍不住仪式上说了毫无干系的一番话:“在我的一生中,还人没有看到有其他的运动员能将头脑、身体和精神诸项素质结合得像他那样精美。我认为美国的体育迷用一到两天的时间发出‘喔啊’的感叹是很正常的。如莱特兄弟一样与其他的美国先驱,他证明了人类确实可以飞翔!”
那一年这名运动员36周岁。几个月以前,他用一次匪夷所思的出手为NBA留下了一道曼妙的曲线,以87比86的比分助芝加哥公牛队反败为胜,并为自己摘得第六枚总冠军戒指。
在美国NBA职业篮球队中,有天分的篮球队员很多,而真正称得上“飞人”的却只有一人——乔丹。
是什么动力,让乔丹获得如此的成绩呢?答案是:教练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乔丹还是个不太知名的球员时,一场比赛胜利后,乔丹和同伴正沾沾自喜地畅说胜利的喜悦。
教练却未露出过多的胜利的笑容,而是把乔丹拉到一旁,严肃地把乔丹批评了一通,其中的一句话使乔丹永铭于心:“你是一个优秀的队员,可今天的比赛场上,你发挥得极差,完全没有突破,这不是我想像中的乔丹,你要想在美国篮球队一鸣惊人,必须时刻记住——要学会自我淘汰,淘汰掉昨天的你,淘汰自我满足的你……”
乔丹就是凭借着这位高中时的教练的一句话,挺进了芝加哥公牛队。后来成为全美国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的“飞人乔丹”。
抛却出神入化的球技,人们更难忘怀的还有乔丹的人格魅力。在千万富翁云集,但却充斥着大麻味道和文身色彩的巨人阵营中,似乎只有乔丹出污泥而不染。他恪守体育道德,尊师爱幼,大有君子之风。在青少年心中,乔丹成了无瑕的榜样。这正是与他不断进行自我淘汰,不断地淘汰自身的不完美有关!
乔丹的励志故事大全
乔丹脚上的鞋子
1984年,美国耐克公司的股票每股跌至6美元左右。为了扭转局势,总裁罗布·斯特拉瑟决定重磅出击,探索新的出路,重新定位公司的经营策略。思谋再三,他决定赌一把——进军运动鞋市场。因为公司当时已别无选择。他将全部赌注压在了一个人的身上。
这个人就是乔丹。1984年,可谓乔丹事业上的丰收年。斯特拉瑟看中乔丹,因为他既有出众的篮球技术,又有绝佳的身体条件。乔丹不是粗壮型的运动员,他的身体只有4%的脂肪,而常人则在15%以上,这使他的弹跳力和滞空能力极佳。他跳高能跳过两米,跳远为米,原地纵跳超过米,滞空时间超过两秒,还能在滞空过程中完成多种动作的变化,令人防不胜防。乔丹正是凭借这些特异的素质吸引了耐克公司,于是他们对乔丹发出了邀请。
但他们不知道,乔丹心里装的根本不是“耐克”,从高中起,他就是个“阿迪达斯”迷。在北卡罗莱纳大学那会儿,他就是穿阿迪达斯鞋打比赛的。因此,当耐克公司提出要和他见面时,他差点一口回绝。因为,他根本连耐克公司的人都不想见。这年夏天,乔丹为了公牛队全国各地到处飞,累极了。他对每个人说自己不想去见耐克公司的人,更不想飞到俄勒冈的波特兰和耐克签约。最后,乔丹父母忍不住出面劝他:“孩子,这很重要,你得听听大家的建议。”就这样,乔丹愣是被大伙拖到了俄勒冈。
对于乔丹的到来,耐克公司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罗布·斯特拉瑟等一干公司的头头们都在场。他们讨论着要在乔丹身上为整个运动鞋工业重新下定义。斯特拉瑟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的远大抱负,说公司准备专门为乔丹制造专属于他的鞋,并说要重新定义体育运动鞋业。如果乔丹与耐克签约5年,每年将得到25万美元,算是他广告形象的使用费和奖金。
这份合同的金额在当时是很可观的,但这并没有博得乔丹的好感。他认为耐克公司从未有过做运动鞋的任何经验,自己风险较大;而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乔丹对阿迪达斯仍抱有幻想,他更希望跟阿迪达斯签约。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看出了乔丹的心不在焉。这个刚刚蹿红的篮坛明星显然对合作事宜不怎么感兴趣。耐克高层们有的面呈失望之色,有的甚至感觉被愚弄了。只有总裁罗布·斯特拉瑟,依然在那里高谈阔论。他不仅对乔丹的敷衍视而不见,还时常弯下高大的身躯,不时插科打诨地赞扬乔丹在赛场上的某些精彩表现,那份平心静气的态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最后他又一次诚恳地宣布自己的计划,然后两眼一眨不眨地望着乔丹,期待他的明确表态。令人失望的是,乔丹并未表现出多大的喜悦之情,只是站起身来,表示会考虑一下。
没有死心的斯特拉瑟,仍在做着最后的努力,他说道:“好吧,请你考虑一段时间,然后把想法告诉我们。”乔丹边朝外走边在心里说:“就算再考虑,我还是会和阿迪达斯签约的。”
从耐克公司出来后,乔丹兴冲冲地直奔阿迪达斯公司,把耐克公司给他提供的条件告诉对方,并问能否提供与之相近的条件。但阿迪达斯没有给他任何答复。其实乔丹以前曾和阿迪达斯打过交道,和他们的老板的几次谈话,让他感觉极不舒心,他隐隐地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失意,预感到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尽管他的心还惦念着阿迪达斯,但他们却一直未提出进一步合作的具体条件,似乎他们并不想在美国篮球市场上有所作为,他们不愿意冒任何风险。无奈之下,乔丹只得放弃跟阿迪达斯合作的幻想,主动与耐克公司取得联系。
斯特拉瑟喜出望外,堪称天才的他终于赌赢了这一局!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耐克公司专为乔丹设计的第一代运动鞋面世。1984-1985年的整个赛季,乔丹无论平时训练还是参加比赛,总是穿着红黑两色样式的耐克篮球鞋。乔丹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毕竟耐克公司在他身上投入了那么多钱,他用这种方式回报他们对自己的青睐。由于他鞋的颜色同公牛队的服装颜色不统一,NBA下令禁止乔丹穿耐克鞋。乔丹毫不理会,继续穿,于是每场比赛后他都要被NBA总裁罚款,先是1000美元,接着是3000美元,后来是5000美元。
消息传到耐克公司,斯特拉瑟不禁心中暗喜。因为NBA的禁令的效应可不一般啊,要达到这样的广告宣传效果,原本要花费他们好几百万美元呢。他将计就计地为乔丹拍了这样一则广告短片:镜头首先从乔丹的头开始,然后慢慢下移到他的躯干上,最后移到他的脚上。当镜头停在新款耐克鞋上时,屏幕上展现的是球鞋上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叉,画外音为:“禁止!”
广告一出,耐克的鞋子销量猛增,成了广受人们喜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