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马拉松赛首次设立女子马拉松,有19名女将参加。这次比赛,中国女选手包揽了女子组的前八名。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和地区的248名选手报名参赛。2004全日空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有两名选手不幸去世,分别是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2003级08班刘红斌以及海尔斯北京长跑俱乐部联队胡守礼。自1981年举办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以来,这是第一次发生参赛选手意外死亡事件。但组委会最终决定保留其名次,但取消比赛成绩。
北京马拉松的赛事历史
1981北京马拉松赛是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马拉松赛事,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国家和地区的86名选手报名参赛。此次马拉松赛,国外选手的最好成绩是由瑞典的谢尔·埃里克斯塔尔创造的2小时15分20秒,中国选手的最好成绩由彭家政跑出,为2小时26分3秒。 该项赛事伊始,因为受规模和影响所限,水平并不算很高。1984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选手前来参赛,北京马拉松赛水平稳步走高。1985北京马拉松赛是在首都北京举办的第五届马拉松赛事,著名的日本宗猛、宗茂兄弟应邀参加。这一对孪生兄弟同以2小时10分23秒冲过终点,包揽了冠、亚军,成为该项比赛历史上一段难得的逸趣佳话。1986年,两名日本选手儿玉泰介、何藤日光在第六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双双跑出2小时08分以内的世界一流成绩;其中前者2小时07分35秒的成绩,是当时年度世界最好水平,也是北京马拉松男子项目的最高纪录。 1989北京马拉松赛是在首都北京举办的第九届马拉松赛事,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和地区的326名选手报名参赛。此次马拉松赛首次设立女子马拉松,有19名女将参加 。冠军成绩由朝鲜的文敬爱创造,为2小时27分16秒。1990北京马拉松赛是在首都北京举办的第十届马拉松赛事,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7个国家和地区的295名选手报名参赛。此次比赛女子冠军是中国选手黎叶梅,成绩为2小时32分14秒。 1992北京马拉松赛是在首都北京举办的第十二届马拉松赛事。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名选手报名参赛。女子最好成绩由谢丽华跑出,为2小时28分53秒。这次比赛,中国女选手包揽了女子组的前八名。中国女选手也开启了长达22年的冠军路。 1993北京马拉松赛是在首都北京举办的第十三届马拉松赛事。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和地区的248名选手报名参赛。在此次比赛中,中国男选手第一次夺得全马冠军,最好成绩由胡刚军(前后共获得北马男子全程冠军三次)跑出,为2小时10分57秒。 1996北京马拉松赛是在首都北京举办的第十六届马拉松赛事,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4个国家和地区的382名选手报名参赛。此次赛事首次加入了10公里跑,共有762人参加了这项比赛。 1998北京马拉松赛是在首都北京举办的第十八届马拉松赛事,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752名选手报名参加全程马拉松的比赛。此外,第十八届马拉松还加设了半程马拉松、10公里跑和迷你马拉松的赛事。 1999北京第十九届马拉松赛事,时值建国50周年。有包括中国在内的34个国家和地区的38000名选手报名参赛,参赛人数创历史之最,比赛路线由天安门广场出发,沿西长安街、金融街、钓鱼台国宾馆,经过中关村,最后到达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场结束。 2000北京马拉松赛是在首都北京举办的第二十届马拉松赛事,比赛除设男、女全程马拉松外,还设立半程马拉松、十公里、五公里和轮椅马拉松、轮椅半程马拉松等共12个项目。第二十届马拉松赛得到了云南红河卷烟厂的赞助,这也是该项赛事首次由中国国内企业赞助杯名。 2004全日空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有两名选手不幸去世,分别是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2003级08班刘红斌以及海尔斯北京长跑俱乐部联队胡守礼。自1981年举办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以来,这是第一次发生参赛选手意外死亡事件。 2005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暨十运会马拉松赛男子组比赛出现意外情况,获得冠军的肯尼亚选手本森·切若诺错跟了转播车线路,结果少跑了将近800米距离。但组委会最终决定保留其名次,但取消比赛成绩。 为防止出现2004年比赛的猝死情况,2005年北京国际马拉松组委会专门设立了医疗救护委员会、增加了急救车辆,组委会还在发给所有参赛者的手册中介绍了有关马拉松的常识,以提醒那些有可能出现危险的参赛者。此外,还组织了600名大学生参加急救常识培训,充当医疗救护志愿者。在这次比赛的路线上,每隔100米就有一位志愿者为参赛选手服务。但是在2005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代表北京吉利大学的王砚刚在比赛中猝死,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北京吉利大学赔偿王砚刚父母各种经济损失共计27万多元。 另一名26岁男子全程选手也在赛中猝死。 2007年北京国际马拉松,男子亚军得主任龙云和女子亚军张莹莹、季军白雪等选手因在赛事中违纪,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的处罚。 2010年,“三十而立”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正式与国际接轨,更名为“北京马拉松”,为进一步提升赛事品质和品牌价值,北京马拉松对赛事识别体系进行了全新改造,力求以全新的面貌为广大马拉松运动爱好者奉献一场马拉松的饕餮盛宴。2010年最大的特点是“三赛合一”,即:北京马拉松赛、全国马拉松锦标赛以及首都高校马拉松赛。 2010年的北京马拉松整个赛事在风雨和低温中进行。中国女队包揽前三名,王佳丽以2小时29分31秒夺得冠军,帮助中国女队实现北京马拉松赛的19连冠;男子方面,埃塞俄比亚选手詹杰-斯拉杰最后一公里发力,以2小时15分45秒夺冠,打破了肯尼亚人连续六年称霸北京马拉松的局面。 2011年10月16日,第三十一届北京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赛事重新调整了比赛路线,终点由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移至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庆典广场(鸟巢、水立方中间景观大道),并将关门时间延长至6个小时。2011北京马拉松针对13周岁以下儿童参赛特别设计了家庭跑环节,父母与孩子可以共同报名参赛,体验运动的乐趣。赛事还首次将“为慈善而跑”的新运营模式引入中国,共有总有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13家机构参与“为慈善而跑”活动,为北京马拉松注入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精神内涵。2012年11月25日,北京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鸣枪起跑,共有12000名选手参与全程项目的比赛,半程和迷你项目参赛人数分别为8000和10000人。30000名额仅用时94小时便全部报满。2012年北京马拉松在赛事主视觉设计上融入了极具中国特色和北京风韵的脸谱图案,给参与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项目设置上取消了9公里项目的设置,增大了全程项目选手规模。2013北京马拉松赛报名工作仅用时13多个小时,30000个比赛名额全部报满。这一速度创造了国内马拉松赛事报名新记录。2013北京北京马拉松赛有以下几个亮点和改变:第一,赛事首次实现全程马拉松选手成绩“净计时”,从而保证了选手获得更为精确的比赛成绩,真正的实现公平竞赛。第二,2013北京马拉松全程参赛人数将从1.2万人增加到1.5万人,更加贴近国际顶级马拉松赛事;第三,选手整体水平大幅提高。除国际高水平特邀选手、全国锦标赛选手之外,组委会还先后推出了“精英跑者计划”和“5小时完赛绿色报名通道”等报名方式,吸引众多高水平选手前来参赛,选手整体质量取得较大提升;第四,继续深化与创新赛事运营模式,推出“为公益而跑”、“企业体验计划”和“健达亲子跑”等各具特色的项目和参与形式,北京马拉松与社会事业的结合更加紧密。也在那一年,“尿红墙”被大量媒体关注,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要求主办方在今后的赛事中进行整改。2013年北京马拉松赛在竞赛成绩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已经尘封了27年的赛事记录被男子前3名同时打破,3人在最后阶段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埃塞俄比亚选手的托拉·沃尔德格贝里尔以2小时7分16秒的成绩夺得了赛事男子组冠军,本纳德·基普洛浦(BenardKipropkipyego)和罗诺·丹尼尔(Rono Daniel)分别以2小时7分19秒和2小时7分20秒的成绩获第二、三名,3人成绩均打破了由日本选手儿玉泰介(1986年)和埃塞俄比亚选手阿贝贝·梅克南(1988年)共同保持的2小时7分35秒的赛会记录。而在女子选手方面,中国选手张莹莹在比赛最后阶段击败多名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好手,以2小时31分19秒的成绩获得冠军,中国女选手连续22年获得北京马拉松女子组比赛的冠军。 201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受到了雾霾影响,组委会紧急发布通告,提醒选手注意天气状况,赛事举行当天6点,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赛前共有6万多人注册填报,最终25630多人通过全程项目资格审查,28120多人通过半程项目资格审查。按照赛事的项目设置及名额分配,全程项目设26000人,因此通过资格审核的报名选手基本都可参赛,但半程项目仅设4000名额,将采用抽签方式分配参赛名额,中签比率约为14.2%。 中国女子选手在该项赛事中的22连冠被终结,埃塞俄比亚选手杰尔戈获得冠军,中国选手宫丽华名列第三。男子组的冠军则被埃塞俄比亚选手吉布瑞获得。 2015年9月20日,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开跑。经过2个多小时的争夺,来自肯尼亚的41岁老将吉普楚姆巴以2小时10分58秒摘得冠军,打破埃塞俄比亚选手对冠军的三年垄断,报名成绩第一位的图尔查以2小时11分36秒的成绩获得第二名,尤瓦沃获得第三名。埃塞俄比亚选手切内特和名将贝克勒包揽女子组冠亚军。本届马拉松共有63118人预报名,刷新国内全程马拉松的新纪录;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0人参赛。起点天安门广场,终点在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中心区庆典广场,比赛路线沿途经过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全程42.195公里。
中国十大马拉松比赛
中国十大马拉松比赛有上海马拉松、北京马拉松、厦门马拉松、广州马拉松、武汉马拉松、杭州马拉松、兰州马拉松、无锡马拉松、重庆马拉松、西安马拉松。
1、上海马拉松
首届上海马拉松赛创办于1996年9月28日,全称为:96上海国际市民马拉松赛。
201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就被评为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与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的“双金赛事”。
2018年,上马在蝉联国内外“双金”赛事的同时,荣膺国际田联世界马拉松排行榜第15位。
2020年,上海马拉松被评为国际白金标赛事,这也是中国第一个白金标赛事!
2、北京马拉松
北京马拉松创办于1981年,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事,从天安门跑向鸟巢,一直被跑友称为朝圣之旅。而且北京是国家的首都,所以一直被称为“国马”!
北京马拉松不仅是“双金赛事”之一;而且还是中国马拉松大满贯之一。
3、厦门马拉松
厦门马拉松创办于2003年,是每年元旦后的第一场最重大的赛事,很多跑者选择厦马作为年底的收官之战。
4、广州马拉松
广州马拉松,首届于2012年11月18日举办。
2012年首届就获评为中国马拉松“铜牌赛事”称号,经过“三年连跳”,2014年就被授予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称号。
5、武汉马拉松
武汉马拉松创办于2016年4月10日,赛道横跨“一城两江三镇四桥五湖”,被称为“最美赛道”。加上周到的跑者服务+热情的武汉市民+镶金的完赛奖牌,深受全国跑友的热捧。
武汉马拉松赛简称汉马,是中国田协金牌赛事、中国四个大满贯赛事之一;同时也是国际田联“银标赛事”。
6、杭州马拉松
杭州马拉松的前身是西湖桂花国际马拉松和国际友好西湖马拉松赛,始于1987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事之一,是中国田径协会的金牌赛事,也是国际金标赛事。
7、兰州马拉松
兰州马拉松创办于2011年,2012年兰州马拉松就被评为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
2013年兰州马拉松被国际田联评为“铜标赛事”。
2017年,兰州马拉松被评为国际银标赛事。
2018年,兰州马拉松被评为国际金标赛事,兰马成为了当时国内极少数的双金赛事之一。
8、无锡马拉松
无锡马拉松首届创办于2014年,短短几年时间,无锡马拉松成为国内跑友最喜爱的马拉松赛事之一。赛道诗情画意、美如画卷,途经无锡太湖鼋头渚风景区、蠡湖之光、十里芳径、江南大学、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无锡市民中心、无锡大剧院、太湖之星等美景。
9、重庆马拉松
重庆马拉松起源于最初的南滨路万人健步走活动,2009年1月1日在南滨路举办了万人准马拉松赛(7.195公里),2010年5月1日,又成功举办了南滨路万人半程马拉松邀请赛。2011年3月19日,第一届重庆半程马拉松赛成功举办。
10、西安马拉松
西安马拉松创办于2017年。首届赛事就被中国田协评为铜牌赛事。
2018年西安马拉松被评为中国马拉松银牌赛事。
2019年西安马拉松被评为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
2013北京马拉松坚持下来有奖牌吗
肯定无奖牌喇 只有奖状 奖牌都是前三名才有的。 全程一般关门时间是6个小时。 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