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程度上,超验主义认同人在一定范围内就是上帝。宇宙主义者认为制造人工智能就像宗教,是人类的使命;地球主义者认为这是一个冒险,也将导向人类的毁灭。这与对方是否伤害人类没有直接关系。恐惧使人类预见了危险。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超验骇客早已失去人类的情感,成为危险的存在。影片中伊芙林与威尔共进晚餐的镜头令人心碎。从活体人到超验骇客,客观的转变致使威尔必然改变。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
超验骇客的影评
超验骇客影评
如果你认为这种神一样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机器不可能被很快制造出来的话,那么,回想一下,西拉特在20世纪30年代预测一个炸弹可以摧毁一座城市,当时的人们把他当作疯子的情景。——雨果德加里斯(人工大脑之父)
哲学意义上的“超验”一词,是指思维或意识的活动超出了经验世界的界限,进入超经验的领域。超验主义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思潮,兴起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但波及其他地方,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超验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强调的是思想、意识的力量,强调的是灵感、奇迹以及个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超验主义认同人在一定范围内就是上帝。
现实中对人工智能的研究近似于超验主义的实体推行。人工智能绝非简单的人类给予它们某种功能它们才具备,而是在精神和智能上产生自行进化,并且是指数速度的进化。当人工智能达到一定智能水平(称作“奇点”的状态),它们将拥有完全独立的人格,不再受制于人类的控制,以人类无法想象的速度进化,将人类远远抛在后面。“假设人工智能拥有自我意识,人类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它将会为人类开启永生,还是引向灭亡。” 影片借约瑟夫泰格博士之口说出对人类现实发展的担忧。
矛盾与分裂是科技发展必然的产物。人工大脑之父雨果德加里斯教授是“人工智能威胁人类”观点的拥护者,但他也表示他似乎要精神分裂。一方面他将制作极其聪明的人工大脑作为人类追求的伟大目标;一方面,他对人工大脑制造成功将产生的前景不寒而栗。高智机器是万亿万亿倍的人工大脑,也就是真正神一样的东西。
影片《超验骇客》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矛盾产生。约翰尼德普饰演的威尔是人工智能领域首屈一指的研究者,他致力于开创有史以来最有人性的机器人。在开场的演讲中,他展示了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未来人工智能必然发展趋势。尽管他主观并非希望改变世界,但认为科技的积极因素远大于其消极影响,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如同行着“造神”之事。另一方面,威尔的妻子丽贝卡豪尔饰演的伊芙林卡斯特博士则希望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改变自然世界、修复自然世界,用非自然的手段来辅助大自然的自然运行。伊芙林的观念本就是矛盾的哲学,这也是影片冲突的根本所在。
2.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超验主义倡导者)
雨果德加里斯教授在《智能简史:谁会替代人类成为主导物种》一书中提出,面对比人类智能高出万亿万亿倍的人工智能,他预言人类将分裂成两大主要政治集团:宇宙主义者与地球主义者。宇宙主义者认为制造人工智能就像宗教,是人类的使命;地球主义者认为这是一个冒险,也将导向人类的毁灭。事实上,雨果德加里斯教授本人既不是绝对的宇宙主义者也不是绝对的地球主义者。对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所有人类都怀着颤巍巍的态度,那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
一个最怕死的人会为了心爱的`人堵枪口,正是角色设定的立体感。《超验骇客》角色设定有趣的地方也在与此。并不希望科技全然改变世界的威尔,成为人工智能的引领者,甚至是独裁者,人类观念中的“神”。希望通过科技完善世界的伊芙林反倒站在了地球主义者的一端。威尔所代表的人工智能发展超乎她的想象,超验骇客的能力愈发不可控。恐惧恰是来自于这种不可控性,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可控性只会增强。
是否可以通过信任消除恐惧?人类能否信任人工智能?影片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是温和的,它所展现出的人工智能是不伤人的温柔的友善的。这方面不仅观众看得到,影片中威尔夫妇的导师摩根弗里曼饰演的约瑟夫泰格博士、保罗贝坦尼饰演的马克思沃特世博士、希里安墨菲饰演的布坎南特工,也都看得见。可约瑟夫博士还是悄悄塞了纸条给伊芙林,希望她可以逃离人工智能。未知的领域使人类感觉恐惧,强大的能力让人类无法产生信任感。这与对方是否伤害人类没有直接关系。恐惧使人类预见了危险。
说到底人类之所以研究人工智能,就是希望能够从人工智能处获取既得利益。希望获得好处又不想付出代价,让人类左右为难。与超验骇客交易,彷如同魔鬼的交易,人类得到了重生的能力,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的自我,被套上未知的枷锁。另一方面,人类个体多短视。影片中对超验骇客忠诚者,都是得到超验骇客好处的人。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希望得到超验骇客的好处,又不能对其产生信任者。
3.我之所以走进林间并不是想生活得便宜些或者更昂贵些,而是想以最少的麻烦做些个人想做的事。——梭罗(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
用梭罗这句话来形容威尔无比恰当。威尔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并非出于希望人工智能改变世界,而是出于对这件事情认真的热爱。而到后来因为机缘巧合,威尔成为超验骇客,他所作的看似惊悚而伟大的努力,又为非是为了能够与伊芙林更贴近一些。威尔所作的一切,都是在修补自己的后花园,修补自己的人生。
超验骇客是否还是威尔?是约瑟夫泰格博士等人共有的疑问。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超验骇客早已失去人类的情感,成为危险的存在。威尔变了?在新的生活中,伊芙林无法适从。影片中伊芙林与威尔共进晚餐的镜头令人心碎。伊芙林对威尔信任感的动摇使其心情变得糟糕,面对电子威尔的滔滔不绝,她想静静。为了增加相处的实感,威尔制造出自己也在进食的声音,刀叉落在碟盘上的空灵,让人绝望。
可生存环境的转变导致的何止是威尔变了。从活体人到超验骇客,客观的转变致使威尔必然改变。伊芙林不是也变了,她还爱他,但她更加恐惧他。当别人重复他不再是威尔的时候,她也相信了这一点。马克思博士说服伊芙林加入反抗超验骇客的阵营是这样说的。“改变世界不是威尔的理想,那是你的。”所以现在这个用纳米技术不断修复着世界的威尔早已不是威尔,它只是在扩张自己的权力范围而已。当不信任感钻入爱情的缝隙,如同鸡蛋的裂缝,势必导致好的崩塌坏的建立。
《超验骇客》并非一部科幻动作大片,而是一部对科技、哲学、宗教与爱情进行着深度探讨的影视作品。它的文学性超越了它的商业价值。影片以两败俱伤的结局宣告了超验骇客研发的完胜,那是人工智能人性化情感化的完全构建。那也是爱情的完胜。改变世界不是威尔的理想,是伊芙林的。因为是伊芙林的理想,因为威尔爱她,所以当威尔有能力去做的时候,才希望打造出她渴望的那个世界。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我的全世界就是用那滴露水浇灌,在我们后花园中尽情绽放的向日葵花。
超验骇客的剧情简介
威尔卡斯特博士(约翰尼·德普饰)是人工智能领域首屈一指的研究者,他致力于开创有史以来最人性化的有感知的机器人,全方位结合了人类情感和智慧。虽然威尔极具争议的实验令他一举成名,但同时也让他成为反科技极端分子的眼中钉,这些极端分子开始极尽一切阻止他。然而没想到的是,他们对威尔的摧毁行动,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了威尔人工智能人实验成功的催化剂——成为了他“超验”的参与者。威尔的妻子伊芙琳(丽贝卡·豪尔饰)和他最好的朋友马克斯(保罗·贝坦尼饰)同是这个实验的研究员,但问题不在于他们能不能……而是他们应不应该继续着这项研究。伊芙琳和马克斯最担心的是,他们逐渐察觉到,威尔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进行探索研究,而是逐步演变成追求一种权力,他无所不在,让人无法预料在他的掌控下未来的结局是什么,唯一越来越清晰的可怕事情是没有人能够阻止他。
第一人称科幻战争电影 主角叫威尔
是2014年的美国科幻悬疑电影【超验骇客】
《超验骇客》是一部2014年的美国科幻悬疑电影,由瓦利·菲斯特执导,约翰尼·德普、丽贝卡·豪尔、保罗·贝坦尼及摩根·弗里曼等主演,于 2014年4月18日中国大陆、北美同步上映。
男主角——威尔,由约翰尼·德普饰演。
【威尔卡斯特博士】 一个英俊、才智超群的顶尖科学家,他相信新兴的人工智能科技会改变人类的命运。同时,他也考虑到了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机器所自带的潜在威胁,但他认为科技的积极因素远大于其消极影响。他因人工智能技术惨遭一群反科技恐怖分子暗杀。
为什么威尔最后没有得到父亲的救赎
是因为他当年欺骗了威尔的母亲。
他当年欺骗了威尔的母亲后上黑珍珠当了海盗,在巴博萨发动叛变,找到阿兹特克金币后,偷偷地把一块金币寄给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威尔。
后来大家因为诅咒,他觉得巴博萨叛变,并且流放了杰克是不对的,之后激怒了巴博萨,被绑在了大炮上,沉到海底,最终和戴维琼斯做了交易,为飞翔的荷兰人号服役一百年。
而威尔在第三部中为了承诺,他去拯救他的父亲,他愿意为了那个承诺付出所有。他仍然深爱着伊丽莎白,希望她能够回到他身边。最后在杰克的帮助下,履行了诺言,取代了戴维琼斯让父亲和"飞翔的荷兰人"号上的船员得到了自由。
扩展资料
一、剧本创作
《加勒比海盗》系列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原创,编剧的灵感之源则来自于迪斯尼主题公园中一项好玩的经典游乐设施。
二、角色设定
杰克船长结合了摇滚歌手基思·理查兹和有着法国腔的知名卡通形象臭鼬“Pepe Le Pew”的某些共性:生活不安定、性格狂野、想做就做、矛盾而混乱。
约翰尼·德普表示自己并非单纯地模仿理查兹的动作,而是抓住了其中的神髓,那是一种美丽又懒散的自信,眼睛上的浓眼影、头发上的连串珠子,都是“自由”的标志-“海盗”一词在德普的心中就代表着“绝对的自由”,感觉就像是18世纪的摇滚明星。
于是他诠释的杰克船长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精明的冒险家,有着轻松快乐、不加停顿的圆滑腔调,说着像妇人一样阴柔狡诈的花言巧语,走起路来摇曳生风。
约翰尼·威尔的主要荣誉
2001年世界花样滑冰青年锦标赛冠军;2002年四大洲赛第4名;2004年全美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世锦赛第五名;2005年全美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世锦赛第4名;2006年全美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世锦赛第7名,都灵冬奥会第5名;2007年世锦赛第8名;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站、俄罗斯站冠军,全美锦标赛第3名;2008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第4名,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美国站第2名、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日本站第二名、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第三名;全美花样滑冰锦标赛第2名,世锦赛第3名;2009年全美花样滑冰锦标赛第5名;大奖赛俄罗斯站第四名、日本站第二名、总决赛第三名;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第6名。早期部分荣誉:2006 世界锦标赛(World Championships):7th2006 全美锦标赛(State Farm U.S. Championships):1st2005 大奖赛俄罗斯站(Cup of Russia):3rd2005 大奖赛加拿大站(Skate Canada):7th2005坎贝尔精英赛(Campbell’s Classic):4th2005马歇尔杯美国花滑挑战赛(Marshalls U.S. Figure Skating Challenge):2nd2005 世界锦标赛(World Championships):4th2005 全美锦标赛(State Farm U.S. Championships):1st2004 马歇尔世界杯赛(Marshalls World Cup):4th2004 大奖赛俄罗斯站(Cup of Russia):2nd2004 大奖赛法国站(Trophée Eric Bompard Cachemire):1st2004 大奖赛日本站(NHK Trophy):1st2004 坎贝尔精英赛(Campbell’s Classic):4th2004 马歇尔杯世界花滑挑战赛(Marshalls World Skating Challenge):3rd2004 世界锦标赛(World Championships):5th2004 全美锦标赛(State Farm U.S. Championships):1st2004 东部赛(Eastern Sectional):1st2003 芬兰杯(Finlandia Trophy):2nd2003 全美锦标赛(State Farm U.S. Championships):退出2002 好时·基谢斯挑战赛(Hershey’s Kisses Challenge)(团体):1st2002 四大洲花滑锦标赛(Four Continents Championships):4th2002 全美锦标赛(State Farm U.S. Championships):5th2001 大奖赛法国站(Trophée Lalique):4th2001 大奖赛加拿大站(Skate Canada):7th2001 友好运动会(Goodwill Games):10th2001 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World Junior Championships):1s2001 全美锦标赛(State Farm U.S. Championships):6th2001 东部赛(Eastern Sectional):1st2000 青少年大奖赛(Junior Grand Prix)(中国站):2nd2000 青少年大奖赛(Junior Grand Prix)(法国站):6th2000 全美锦标赛,青少年组(State Farm U.S. Championships, Junior):5th2000 东部赛,青少年组(Eastern Sectional, Junior):1st1999 青少年大奖赛(Junior Grand Prix)(挪威站):2nd1999 青少年大奖赛(Junior Grand Prix)(捷克站):7th1999 加尔登那冬季杯(Gardena Winter Trophy):6th1999 全美锦标赛,青少年组(State Farm U.S. Championships, Junior):4th1999 东部赛,青少年组(Eastern Sectional, Junior):1st1998 大奖SNP(Grand Prize SNP):1st1998 北美花滑挑战赛,新人组(North American Challenge Skate (Winnipeg), Novice):1st1998 全美锦标赛,新人组(State Farm U.S. Championships, Novice):3rd1998 东部赛,新人组(Eastern Sectional, Novice):1st1998 南大西洋地区赛,新人组(South Atlantic Regional, Novice):1st1997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少年组(Junior Olympics, Juvenile):4th1997 南大西洋地区赛,少年组(South Atlantic Regional, Juvenile):1st
约翰尼·威尔的感情婚姻
美国时间2011年12月31日(真正领证其实是30号),美国著名花样滑冰美男约翰尼·威尔(Johnny Weir)在自己的推特上公布,他已经与同性男友、俄罗斯犹太移民后裔维克多·沃隆诺夫(Victor Voronov)登记结婚,婚后夫夫双方采取联合姓氏:Weir-Voronov。“我和沃隆诺夫结婚了。”威尔推特上简单的一句话很快引来了10万多网友的留言。“婚礼将在2012年夏天举行,(后改期定于冬天在纽约举行)”威尔继续说,“不过现在所有的合法手续证件都已经完成了。我没有什么罪恶感。”随后沃隆诺夫也在自己的推特上做出回复。27岁的威尔曾经三次获得全美锦标赛冠军,并且两次参加冬奥会。不管是在赛场上还是场外,威尔都很喜欢女性化的装束,这让原本就长相俊美的他看起来多了几分妖娆妩媚,不过这也因此了很多人的怀疑,不少人都觉得他更像是一个同性恋。2011年1月,威尔通过个人自传《Welcome to my world》正式出柜,而在2012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威尔接受采访时候表示:“我将在新年前夕结婚。他的名字叫维克多,他就是我曾经渴望找到的那个人,我们已经相识很久了,不过直到今年夏天我们重逢才确定关系。一切就像旋风一样。”“我对自己的私人生活很满意,对职业生涯也非常满意,我感谢上帝,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我在哪里。”威尔继续说道。对于自己的“丈夫”,威尔也表示:“他很棒,他并不是圈内的人,当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甚至不知道我是一个花样滑冰运动员,后来再次相遇,他依然不知道。他是个俄罗斯人,他在纽约工作了很长时间,后来他去了亚特兰大工作。他是个律师。” 美国花滑名将约翰尼·威尔(Johnny Weir)于2014年3月20日在其个人推特上宣布与自己的同性恋人离婚,他表示自己心碎了,但还是祝福了这位昔日的恋人,从登记到最终分手,这段婚姻维持了不到三年的时间。约翰尼·威尔在其推特上写道:It is with great sadness that I announce that my husband and I are no longer together. My heart hurts, and I wish him well.(“非常悲伤地宣布,我和我的丈夫分开了,我很心痛,祝福他好运。”)离婚原因离婚后约翰尼·威尔(Johnny Weir)就离婚原因接受Access Hollywood节目采访:(视频《Johnny Weir Opens Up On Dramatic Divorce》) 视频内容文字版:(来自网友翻译) 主持人:“这是一场极其危险的婚姻” “我一直生活在威胁之下”,Johnny Weir讲述了自己在私人生活中所受到的折磨。欢迎继续收看Access Hollywood。在我们的独家访谈中,Johnny Weir开诚布公地谈论了自己与相处两年的丈夫Victor Voronov的离异事件。Johnny表示自己遭受了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虐待,并被迫与自己的家人切断联系。在今天早些时候我与Johnny的交谈中,他没有进行任何的隐瞒。发生了什么,Johnny,发生了什么?Johnny: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在家都受尽煎熬,而我一直未对外公开过。我的婚姻中充满了伤害和不可控的因素,因为我无法掌控我的丈夫,我没法告诉他该做些什么好来改善我们的婚姻关系。对我来说,我在这场婚姻中迷失了自我。我失去了我的人生目标,几乎与世隔绝。主持人:Johnny在索契(冬奥会)表现得无所畏惧,而他正是在那期间的2月12日(注:2014年)提出了离婚申请,作为一个俄裔,Victor是否太过传统、热衷于支配你的生活,而不满于你长期以自身的夺目才华在外工作?Johnny:谢谢夸奖。他的确不喜欢我长期在外,他也不太能接受我的工作性质,我经常这周在俄罗斯,下周在洛杉矶,再下周又去东京,这实在让人很难集中精力,特别当你是个不喜变动的人的时候。他有法学学位,他希望有一天能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而我需要养活两个人,不管这看起来重要与否,我来自一个下层中产家庭,因此不论如何,我必须工作。如果你这周不能成为一个律师,那你最好下周马上找到另外一份工作,不然你就没法支付你的账单。我必须四处工作,来养活我自己,并养活我的家人。主持人:Johnny,当你在索契时你的解说成功征服了观众并使你大受欢迎,但在晚上你是否都在打电话、发邮件、处理离婚事务?当你在银幕上大放光彩的时候,事态是否已经开始失控?Johnny:索契期间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之一,我很欣慰自己能够挺过来并表现得无所畏惧。当我在解说的时候,我得以暂时从我生活着的地狱中解脱出来。我丈夫的行为举止都十分偏执,在大部分不用进行拍摄的时间里,我都在流泪,打电话,争执……我的状态很不好。主持人:你们在争执些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Johnny:我们在去年秋天(注:2013年秋)感情上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所以实际上我们强撑了一段时间,我们之间也有着一些经济纠纷。并且很显然,在我去索契之前,我和Victor之间发生过的家庭纠纷现在也早已被公开,我们为那些事情产生了争执。这一切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他……试图让我失去工作,我不得不问他,Victor,如果我没了工作,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要怎么生活下去?我需要工作。在俄罗斯时我就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等我回去后,家就已不再是那个家了。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不可能再继续走下去,去修补我们的感情,我必须采取行动来保护我自己,保护我的生活。我们都还年轻,我渴望拥有快乐的生活,我希望他也能够如此(微微哽咽)。事情就是这样,两个人因为正确的原因结婚,我希望这次离婚也是正确的,那样他才能找到平静,我也能得到安宁。主持人:Johnny Weir在索契表现得无所畏惧,但没人知道在表面的欢乐下,他正身陷和丈夫Victor Voronov混乱的离婚纠纷之中,在镜头前,他一直带着笑容并且充满了娱乐精神,但是在他的私人世界中,他正经历着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在我们的独家访谈的第二部分中,Johnny描述了他和Victor之间的争执是多么的激烈。你会把这些争执定义为“反复无常的”吗?因为你确实提到了咬人的事——发生了一场咬人事件,而你从冬奥会回来之后不得不上法庭,发生了什么?你是在自我防卫吗?Johnny:那一晚我的确在自我防卫,你永远不会在我身体上看到伤痕,但我在精神上受到的伤害是巨大的。我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被控制了,我的朋友、熟人、经纪人,甚至我的母亲都从我的生活中被隔离开来。主持人:问题发生在Johnny离开新泽西的家,去索契冬奥会工作的前一晚。Johnny:我们争吵的方式十分可怕,那天晚上的确发生了肢体冲突,很不幸事态会发展到这一步,因为家庭暴力从来都不是一个正确的解决方式,家庭暴力是永远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尤其是当事情发生在两个男人身上时,性质就变得不一样了。这和一般的情况不同,这不同于“我爸爸以任何方式攻击了我妈妈”,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境况。争斗不断在发生,以此来证明谁更有能力来成为一家之主。主持人:那一场咬人事件是你经历过的唯一的一次肢体冲突吗?你曾经有没有过——那是唯一一次严重到让你需要进行自我防卫的吗?还是说这种事情一直在发生?Johnny:这并不经常发生,但需要再次说明的是,我们都是男人,男人之间会打架、搏斗,通常是一些玩闹式的打斗。但是有几次,这些打斗确实上升成为了肢体冲突,我的一些非常亲近的朋友曾经见过他打我……主持人:是用拳头打,还是用手扇?Johnny:我……我曾经被扇耳光,但扇耳光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他当时是用打的。问题发生的那一晚,我丈夫醉得很厉害,他对我和我母亲的关系表示不满并对我大吼大叫,我母亲当时在协助我理清混乱的财务状况,他对此很反感,并表现得咄咄逼人,我们因此开始争吵。之后我准备睡觉了,因为第二天我还得工作。然后他进来了,他看起来很反常,并且要求我尽伴侣的义务跟他发生关系。当我拒绝后,我们之间的冲突开始了。我在自我防卫,但很不幸在他身体上留下了一个伤痕。当警察来到我们家的时候……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警察展示那个痕迹,所以当时我就明白了,他并不怎么在乎(这段婚姻),他想做的只是伤害我。主持人:从你的角度来看,这段感情中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你担心会被曝光的?Johnny:没有,如果有什么事是关于我的,那差不多就是…我是个坦率的人,没有什么可隐藏的,我甚至有一个真人秀节目,我也不惧怕任何事情,如果他做了什么“经典”的事情或者开始杜撰故事,我也会准备好去应对。他所能做的最糟糕的事,就是把我们彼此拥有的裸照曝光……而我会看起来完美无瑕。主持人:Johnny,他手里有你的裸照?Johnny:当然了(笑),我们已经结婚了!伴侣之间总会有些小情趣…这就是我能预想到的最糟糕的事情了。
约翰尼·威尔的介绍
约翰尼·威尔,男,1984年7月2日生于美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约翰尼十二岁时才开始学跳跃。在最终决定从事花滑运动之前,他曾练过足球,棒球,滑雪和马术。 在观看了一次花样滑冰电视转播后,Johnny便开始对这项运动感兴趣,此时他还在学习骑马。他爱看花滑比赛,并决定在自家地下室里穿上滚轴溜冰鞋尝试一下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