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年比利时独立时,被定位首都。蛮誉全球的“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塑像,矗立在大广场附近的埃杜里弗小巷中。这是一座栩栩如生的男孩铜像,名叫于廉。两年一度的八月“大广场鲜花地毯节”,已成为布鲁塞尔市民的一大盛事。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布鲁塞尔大广场原文的名言警句.并说出它的作用
原文:气候却似大连般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景色秀丽。 从地图上看,她像一枚金光闪烁的明珠,镶嵌在西欧大陆的中心地带。这种“中心优势”使她得到了众多的青睐。欧洲经济共同体、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都把总部设在这里,使她享有了“西欧首都”的美称。 布鲁塞尔还是一个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繁多的古老城市。早在公元979年,查理公爵就选中了森纳河上的圣热里岛定居,布鲁塞尔便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1830年比利时独立时,被定位首都。漫步在布鲁塞尔的大街小巷,一座座雄伟豪迈的古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而始建于12世纪的布鲁塞尔大广场更以独有的风姿显示出这座城市昔日的辉煌。广场地处布鲁塞尔的市中心,占地3400平方米,整个地面由清一色的花岗石铺就,四周又以哥特式、文艺复兴式、路易十四式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环绕,错落有致,风光独秀。 广场侧面的天鹅咖啡馆是一座别具一格又独有意义的建筑。这座五层楼房原为一家旅馆,大门上装饰一只展翅欲飞的白天鹅,天鹅纯白高雅,华贵大方,具有无限的美感。1845年2月,马克思从巴黎迁居布鲁塞尔就住在咖啡馆中。同年4月,恩格斯也从巴黎赶来,咖啡馆成为两位革命导师的重要活动场所。“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德意志工人协会”在此诞生。《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等伟大的著作也在此问世,一个“共产主义幽灵”从此遨游于世界的西方,并很快影响了整个世界。雄姿勃勃的布鲁塞尔市政厅与天鹅咖啡馆栉比相邻。这座典型的古代弗兰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402年,历经78个春秋,直到1480年才竣工。厅内装饰美妙绝伦,巧夺天工。在这里,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历史名人画像济济一堂,有比利时的著名君主,有统治过布鲁塞尔的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君主的画像,拿破仑的画像依然是那么不可一世。大厅犹如一座博物馆,展示出比利时民族史的风云变幻。而市政厅长官的办公室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铜像和著名画家鲁本斯的大型油画的映衬下,显得淡雅别致,古色古香,透露出室内主任高雅的艺术品味。蛮誉全球的“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塑像,矗立在大广场附近的埃杜里弗小巷中。这是一座栩栩如生的男孩铜像,名叫于廉。他的头发卷曲蓬松,小鼻子向上翘起,光着浑圆的屁股,旁若无人地撒出一道弧形尿流。其状其貌,楚楚动人,可笑又可爱。塑像下与喷泉相连,所以小于廉的尿永不枯竭。狂欢节时,小于廉便改尿啤酒一天,游人争相抢饮,独有情趣。关于于廉的身世,留有诸种传说:有的说他在强盗放火时,一泡尿灭了火星拯救了全城;有的说外国入侵者企图炸毁城市时,小于廉挺身而出,撒尿浇熄了导火线,自己中箭身亡;有的说他专爱站在楼顶向出殡人撒尿,激怒了过路的女神,罚他永远撒尿。1698年,巴伐利亚总督路过这里,念他赤身站在刺骨的寒风中,便赐给他金丝礼服穿戴。此举引来宾客们的纷纷效仿,他们争先把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装赠给小于廉,以致他的衣服多得要专设一个博物馆来收藏。其中就有中国赠送的两套,一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另一套是1979年布鲁塞尔千年大庆时北京派人专程赠送的汉族对襟小裤褂一套。每逢10月1日,小于廉就穿上此装,一副可笑可爱的姿容。布鲁塞尔大广场经历了近千年的沧桑巨变,如今已是全市的繁华地带,市民的活动中心。每天早晨的花市,每个周日的鸟市,使广场犹如一个大自然的芳草地,百花争艳,百鸟争鸣,一派春光四溢、万物欢欣的景象。两年一度的八月“大广场鲜花地毯节”,已成为布鲁塞尔市民的一大盛事。“地毯节”之际,广场上人如山海,一派画中仙境,广场中心被五颜六色的鲜花铺成一块巨大的长方形“地毯”,“地毯”中间设置三个圆形喷泉,落珠溅玉般地折射出璀璨的光波,构成了“鲜花地毯”奇美的图案。“鲜花地毯”由一百多万多秋海棠组成。这些色彩艳丽的海棠花均来自距布鲁塞尔约100公里的根特地区的乡村田野,由花农精心采集,连夜运往布鲁塞尔,再由花匠们仔细编织,汇成了花的海洋。1994年,为庆祝“二战”中盟军和比利时军队——“比隆旅”的军徽。灿烂的阳光,把这块艳丽多姿的“鲜花地毯”照耀得五彩缤纷,瑰丽无比,那一束束争芳斗艳的海棠花,那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醉人花香,因那段令人难忘额度历史而更艳、更香。古老繁华的布鲁塞尔,雅典艳丽的大广场,令人向往,令人心醉。久负盛名的古老建筑,华丽气派的现代楼群,让人感慨,让人兴奋。作用:布鲁塞尔大广场是广大市民 广场内繁华的街市 和游客的天下,建筑内外都弥漫着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咖啡馆、酒吧、海鲜店、冷饮店、服装店、鲜花店,鳞次栉比。其中很多店都是百年老店,马克思、恩格斯和雨果都曾经是店家的座上宾。 现在的布鲁塞尔大广场对市民的娱乐生活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新年前后,这里是圣诞市场,人们在这里购物、狂欢;每年5月,这里举办布鲁塞尔一年一度的“夏季沙滩排球赛”,人们在广场空地堆起从海边运来的沙子,感受沙滩运动的刺激;每两年的8月,是“大广场鲜花地毯节”,人们用数百吨鲜花瓣拼缀而成的巨型“鲜花地毯”覆盖了广场的花岗岩地面,广场变成了花的海洋。平时广场也是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早上,广场是花市;傍晚,便花去鸟来,变成了鸟市。在市政厅的二楼阳台上,经常有新人在市长面前登记完婚后携手向广场上的亲友和游人致意,接受人们的欢呼和祝福,然后坐进礼车,带领车队绕广场一周,一路鸣笛驶向外面的街道。这些活动,这些场景,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趣味和市井情调,让你情不自禁地应和着大文豪雨果当年的咏叹:这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舞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原文
原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本身中分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六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2)所以,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七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八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九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十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十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4─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月6月第2版)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出处是哪里
出自《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原文如下: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扩展资料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质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
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而写的。
马克思在该提纲中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即“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
在此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和教育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
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请问这句的出处是哪里
出自《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本段话是马克思在批判德国国内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时候,指出其康德和黑格尔哲学只是停留在对世界的解释上,也即维护现实世界秩序或者说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秩序,对现实社会中的无产阶级的机器悲惨境地的无视。
对此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萌芽,马克思的历史观立足于现实,体现了对无产阶级生活工作状况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马哲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实践去理解。
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
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哲学真正的任务是改造世界谁说的
马克思说的,出自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原文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2
原文: “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唯心主义看到了、肯定了认定主观能动性,但是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把意识的能动性无限夸大了。“抽象的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即把人们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客观物质性抽象掉了,只剩下人们的意志、愿望等主观的东西。唯心主义就是,当在看到一个人的时候,它不会把你当成一个客观存在,认为这种肉体就是自身精神活动的一种表现。如果我没想你,你就不存在,想你了你就存在。我怎么认知你,你就是怎么样的。唯物主义是你在我就承认你,你不在我就不承认你存在这个世界。唯物主义承认客观存在,唯心主义不承认客观存在。唯心主义对事物的存在完全以自我为标准,但是唯物主义者却又把自我给弄丢了。人在看同一个物体,人就出现了变化,人的主体性在体现,人的思想在活动。任何一个事物存在的时候绝对不是一个纯粹的客观对象。我们认知他的过程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机械唯物主义只看到了物没看到人,唯心主义只看到了人没到物。 人的思考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他一定要有一个对象,这个对象要么是自然界要么是人类社会。人的活动就是思想,就是人的思考,他们忽略了实践本身。我们在认知世界中所形成的思想活动是作为人而存在的。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是有思想,能思考,如果不能思考,只知道吃吃喝喝就与动物没什么区别。费尔巴哈把实践活动理解成“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犹太人的经商活动,在费尔巴哈看来,就是说吃吃喝喝没有意义,简单的把实践理解成犹太人的利己活动,因此对实践不屑一顾,他不懂得实践的意义。实践是指人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所谓对象性活动是指,实践是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现实的活动,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是什么
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现实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哩。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六: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七: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八: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九: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十: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十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出自哪里
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的卷首部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相关内容如下:
1、七章: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2、八章: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3、九章: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4、十章: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5、十一章: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提纲》的重要意义
《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
正是基于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在《提纲》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性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