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们建议对孙见坤进行破格录取,签署了一封“联名书信”,在本报道中称为“请愿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分别向开幕式致贺词。
新闻都有哪些分类
分类
1.按事实发生状态分:突发性新闻、持续性新闻、周期性新闻;
2.按事实发生与报道的时间差距分: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
3.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影响范围分:国际性新闻、国内性新闻、地方性新闻;
4.按新闻事实的材料组合分:典型新闻、综合新闻、系列新闻;
5.按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分: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电声新闻、音像新闻;
6.按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分: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法律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
扩展资料:
新闻要素
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以记叙为主,十分讲究真实性。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五个“W”和一个“H” 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时)、Where(何地) 、Why(何因)、How(如何)。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如下面这条新闻,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经过多年艰苦训练,中国运动员刘翔终于在2004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10米栏冠军,被媒体称为‘亚洲飞人’。”
社会新闻点评,,, 不少于200字
《南方都市报》8月27日发表了宋石男先生的评论《“国学天才”只是一个神话》。我认为,宋先生在并未细读该报道的情况下,匆匆下笔千言,加以评论,所述之词不负责任,有诸多不妥之处。笔者希望就此事,进行简单回应。 《中国青年报》报道提及孙见坤“熟读2000多本经史典籍”一说,引起某些方面的质疑,实际上,这出自记者在孙见坤书房与其交流时,他言及:“从8岁开始,四书五经、各类经史典籍,均每日触碰,及至今日,达到2000余册。”无独有偶,在8月28日中午中央一台《新闻30分》中报道孙见坤事件时,新闻报道同样提及“阅读2000余本经史典籍”。“熟读2000多本经史典籍”一说并非报道失实,可能存在理解上的谬误。 此外,笔者从未提及8教授称孙见坤为“国学天才”,更未将这个孩子贴上“国学天才”的标签。因此,复旦大学方面对“个别媒体”的指责,有不合理之嫌。实际上,为显慎重,《八名复旦教授招不进一个国学“天才”》一文提到“国学天才”四个字,都加注引号。而这个称号,正是来自于几年来孙见坤在舆论、学校中的外号,是人们对他的一种称呼,并非笔者的报道的主观臆造。 在澄清以上两点误会之外,笔者需要指出宋先生评论中的一个错误。他将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教授,解读为“八教授之一”,并对其进行相关评论,这实在十分可笑。康震教授并非复旦八教授之一,他只是与孙见坤在某次国学比赛中有过一面之缘。康震教授通过一名处于教学一线的教授之眼,探讨当今教育制度的缺陷,并且说出他思考已久的困惑。 宋先生还指责媒体利用陈寅恪之女、中山大学化学系教授陈美延对于孙见坤的“赞誉”,称陈美延并非“国学专家”,不能作为论证“国学天才”的论据。这纯属误读,在新闻专业报道中,记者有的只是对于客观事实的阐述。 在采访、写作过程中,笔者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希望孙见坤、复旦大学、陕西省招办,均能发出声音。由于客观原因所限,陕西省招办一直抗拒媒体采访,新闻发言人将手机转移至留言状态。在陕西省招办方面,笔者并未进行宋先生所言的“缺席审判”,只是记录了实际状况。 8月20日晚7时45分左右,笔者对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老师进行了电话采访。丁老师就孙见坤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介绍,同时他强调,这是在自主招生制度下,一所大学与地方招办进行的“磨合”。笔者报道中注明,这是一场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内部审议。教授们建议对孙见坤进行破格录取,签署了一封“联名书信”,在本报道中称为“请愿书”。 这几位教授分别来自历史、哲学、中文、考古4个文科院系。在信里,教授们强调,孙见坤对《山海经》有较深的钻研,具有“培养的潜力”,复旦作为百年名校,理应将这样的孩子破格录取。这封“联名书信”通过招生委员会呈递,由复旦大学的领导小组开会讨论通过。 几个复旦大学招生办老师对记者轮番说明了这个程序,“8教授建议破格录取”存在文字书信,这是不容置疑的。同时,笔者向孙见坤等当事人进行了求证,答案是肯定的。至于根据这封联名书信的内容和目的来判断,报道中称之为“请愿书”是否妥当,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结论。 不管事态如何发展,我不希望众人将一个在“国学方面存在培养潜力”的年轻学生,置于大众严苛的道德审判之下。希望各大媒体,不要“捧杀”人才,更不要“棒杀”人才。 笔者最初良好的心愿,实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个例,通过客观、严肃的新闻报道,探讨当今普遍适用的教育制度下,另一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可能性,并期待如何建立一种理想型的制度,来保障在某方面有特长的特殊人才的利益。 □周凯莉,《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八名复旦教授招不进一个国学“天才”》作者。此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区别
报道重点内容不同。社会新闻报道的重点在于社会中发生的各类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民生新闻报道的重点在人民生活相关的行,所以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报道的重点内容不一样。社会新闻是新闻的一种,主要有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等。
社会新闻是什么
社会新闻是指关于社会上面发生的事情,例如抢劫案,各种犯罪,或者是劳务纠纷,医闹等等。
十篇50字以内的时事新闻
1、李克强和新西兰总理向“中国—新西兰旅游年”开幕式致贺词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2019年“中国—新西兰旅游年”开幕式3月30日在新西兰惠灵顿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分别向开幕式致贺词。
2、西藏民主改革60年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春到高原,百花绽放。西藏民主改革6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民生举措加速落地,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雪域高原正成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3、全国春耕稳步推进 “智慧”农业显身手
当前,春耕春播正稳步推进,全国已播种各类农作物超过1.5亿亩。今年,越来越多的粮食产区引进了新设备、采用了新手段,科技让这个春耕省时省力又环保。
4、郭守敬望远镜巡天光谱数突破千万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日前面向全球发布了郭守敬望远镜7年光谱巡天的成果,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天区覆盖最完备、样本数量最多的天文数据集,为研究银河系的形成与演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5、2019年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举行
今天(3月30日),来自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和北京市的181名部级领导干部,在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参加“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自2002年以来,这项活动已连续举办18次,种植树木36000多株。
6、国家医保局通报8起欺诈骗保典型案例
日前,国家医保局公布了8起欺诈骗取医保基金的典型案例,包括向乡村医生收买病人,购买虚假进货发票等欺诈骗保行为,医保部门已终止涉案医疗机构的医保服务协议,部分案例已移交公安机关。
7、人社系统举办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活动
今天(3月30日),全国人社系统举办“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活动,各地通过多种方式为群众提供就业、社保等人社服务。目前,全国已经有300多个地市和32个省级人社部门开通12333服务电话,可提供政策咨询、办事指南、投诉举报等多项服务。
8、非洲首个鲁班工坊在吉布提揭牌
吉布提总统盖莱、总理卡米勒出席了启动仪式。这家鲁班工坊设有铁道运营实训区、机车模拟驾驶实训区等多个高标准教学区,能够为当地学生提供优质的国际化专业教学服务,为亚吉铁路项目和吉布提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9、2019中德人权发展论坛在柏林举行
2019中德人权发展论坛近日在德国柏林举行。本届论坛以“社会发展与人权进步——70年回顾与展望”为主题,来自中德两国人权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扶贫与人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人权”“可持续发展与人权”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10、俄舰在黑海跟踪监视三艘北约护卫舰
据北约方面发布的消息,这三艘护卫舰将在黑海停留三个星期,并与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海军进行协同演练。俄罗斯外交部本月早些时候曾指责北约扩大在黑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威胁地区安全,称2018年北约军舰在黑海的停留时间从2017年的80天增加到1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