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5次蝉联全国高校体育“十佳校长杯”,在2006年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大会介绍经验,并以教育部文件专题把交大经验呈送中央政治局。2009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历史沿革自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以来,体育教育始终被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代代相传。2001年至2008年,上海交大体育系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如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优秀教材奖,以及“大学体育”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等。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的历史沿革
上海交通大学建校一百多年以来,始终重视体育教育,源远流长,薪火传承。进入21世纪,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性目标,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行进理念,坚持“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体育课程改革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得到了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高度评价,发挥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功能。
2001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2002年获国家优秀教材奖,2004年“大学体育”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获国家级教学团队,先后3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连续5次蝉联全国高校体育“十佳校长杯”,在2006年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大会介绍经验,并以教育部文件专题把交大经验呈送中央政治局。体育系主任孙麒麟教授2004年被评为宝钢基金“全国优秀教师特等奖”,2006年被评为全国教学名师。2009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评委。
交大先后建立了“体育科研所”、“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乒乓球国际交流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和“大学生体育总会”,设置了“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专业”硕士点,在课堂教学、群众体育、竞技运动、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形成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普及与提高、科研与教学训练相结合”的四个举措,形成以“课程为核心,群体为基础,竞技为亮点,科研为动力”的建设与发展新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历史沿革
自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以来,体育教育始终被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代代相传。21世纪以来,学校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坚持“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原则,对体育课程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和创新。这些改革成果得到了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高度认可,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得到了充分展现。2001年至2008年,上海交大体育系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如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优秀教材奖,以及“大学体育”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等。体育系团队也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多项荣誉,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连续多年在全国高校体育“十佳校长杯”中蝉联冠军,并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分享了宝贵经验。孙麒麟教授作为体育系主任,因其杰出贡献被授予多项国家级奖项,如宝钢基金“全国优秀教师特等奖”和全国教学名师称号。
为了进一步提升体育教育水平,上海交大设立了多个体育研究和实践机构,如体育科研所、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等,涵盖了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专业硕士点,实现了课堂教学、群众体育、竞技运动和科学研究的全面发展。学校形成了“课内外结合、校内外互动、普及与提高并举、科研与教学训练相辅相成”的教育模式,构建了以课程为核心,群体为基础,竞技为亮点,科研为动力的新型体育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