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录取一志愿考生;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下,再录取二志愿考生。体育专项考试时间及地点以“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及“体教联盟APP”公布为准。具体情况如下: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分别有哪几个院?
东北师范大学有教育学院,传媒科学学院,政法学院,商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环境学院,体育学院,民族教育学院,国际汉学院,纽瓦克学院。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建校于1946年,原名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之一;教育部批准设置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111计划”即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校之一;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教育部直属的六所综合性师范大学之一;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东北师范体育系录取分数线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系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二级运动员180分,一级运动员150分,运动健将级以上(含)130分;体育专项成绩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0分。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录取原则:
在达到东北师范大学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考生的文化成绩(折合成百分制后)和体育专项成绩3::7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计算考生录取综合分。
根据招生计划分招生专项(不分小项)按综合分由高到低,择优录取。优先录取一志愿考生;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下,再录取二志愿考生。
扩展资料
东北师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包括体育专项考试和文化考试。.1、体育专项考试
体育专项考试由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委托院校负责组织实施,考试分项目采用全国统考和分区统考的模式,执行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体育专项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2020版)进行考试及评分,满分100分。
体育专项考试时间及地点以“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及“体教联盟APP”公布为准。
2、文化考试
文化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题;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政治、英语,每科满分150分,总分600分。
参考资料来源: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
沈阳体育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系哪个好
毋庸置疑,东北师范大学要比沈阳体育学院好多了。论学校,东北师大整体实力要比沈体强的太多了;论专业,东北师大体育教育一直位于全国前五,远在沈体之上。具体资料楼主可在网络细查!!!东北师大和沈阳体育学院哪个好。。都详细说说。。听说上东北师大不用交学费。。是真的吗。。
说实话,当然是东北师大好,东北师大的体育教育专业真的很棒,但是对高考分数的要求会蛮高的,对于一般的体育生来说不容易考得上。沈阳体育学院呢,已于2006迁至苏家屯新校区,条件一流,如果没有把我考上东北师大的体育教育专业,那么也可以考虑一下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国家有免费师范生的政策,体育教育专业属于师范类,东北师大的体育教育专业可以和国家签订协议免费上学,不过免费师范教育是有条件的,需要和国家签订协议,同意毕业后几年时间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校任教。
具体情况如下: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采取这一重大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具体实施时间 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通过部属师范大学的试点,积累经验,建立制度,为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第一是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补贴;第二是在相关省级政府统筹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免费师范生的教师岗位,免费师范生四年毕业以后必须到中小学任教,到中小学任教的每一位免费师范生都有编有岗;第三是免费师范生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可以在学校之间进行流动,有到教育管理岗位工作的机会; 第四是为免费师范生继续深造提供好的条件保障,免费师范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学校可以录取他们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可以在职学习专业课程。
凡是达到以下三条的毕业生都可以自愿报考 。一、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达到部属师大在本地区的录取分数线; 二、符合《教育部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热爱教育事业,毕业后愿意长期从教; 三、身体健康,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